軟體如何成為醫療器材?

在傳統印象中,醫療器材多指「有形的設備」,如血壓計、心電圖機等。然而,隨著數位科技的迅速發展,純粹以軟體形式存在的產品,也逐漸被納入醫療器材的範疇。這類軟體不再只是輔助工具,而是能直接影響診斷、治療甚至疾病預防的重要角色。

「純軟醫療器材」是指獨立於硬體的軟體,具有醫療功能,能幫助診斷、治療、預測或管理疾病。例如,用於分析心電圖數據的手機應用程序或基於 AI 的疾病風險評估工具都屬於純軟。

這類純軟獨立於硬體,通常運行在通用設備上(如手機或電腦),且作為醫療器材,需要滿足與醫療器材相關的法規要求。不僅歐盟與美國FDA,包含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,皆對純軟醫療器材推出了各類指導文件,針對純軟的安全性、有效性以及風險管理都有詳細的規範。同時,ISO 13485 和 IEC 62304 等國際標準,也要求開發者建立完整的品質管理系統,以確保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合規性。

此外,純軟的開發還需要考量臨床驗證,得以證明它能在多種醫療場景下穩定運行。上市後,還需持續監測,收集用戶反饋,進行更新維護以確保安全與性能。

因此,軟體成為醫療器材的過程,並不僅僅是技術的實現,更是醫療功能、法規合規性和臨床價值的全方位結合。